- 
		江苏宿迁的经济数据放在安徽能排到第三位,安徽前五城2024年GDP总和首次超过苏州的消息确实让人心头一震。
马鞍山的钢铁产业占经济比重仍然超过四成,转型十多年还在阵痛期,隔壁芜湖却闷声搞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这对比实在耐人寻味。
数据背后藏着两个启示:皖东城市紧挨着南京未必是万能牌,宿迁在江苏垫底却在皖北称雄,说明产业规划比地理区位更重要。
长三角产业转移大潮里,传统工业城市要突围,得学会在产业链里重新找定位。
去年我在皖江城市群调研时发现,芜湖三山经开区里机器人企业已形成完整生态链,从伺服电机到系统集成全部本土配套,这种精准布局才是破局关键。
产业转型像下围棋,既要守住传统产业的"实地",更要抢占新兴赛道的"外势"。马鞍山这些年环保改造投入近百亿,吨钢能耗下降18%的成绩单背后,是每吨钢材利润仍不足行业头部企业一半的尴尬。转型阵痛期拼的就是定力,既要敢砍落后产能,更要敢赌未来赛道。你看懂这个发展逻辑的博弈了吗?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