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淮安商务车项目引热议,宿迁网友感叹,京东“大强哥”布局两地,物流客服中心建设引

宿迁 更新于:2025-09-11 00:18
  • 揭露现实者
    比亚迪把商务车项目塞进淮安,朋友圈立马有人替宿迁喊冤:京东的“大强哥”把客服中心、物流园、云计算基地一路铺过去,怎么风头还是被一辆还没量产的MPV抢走?
    别急,这两座苏北城市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一个闷声攒订单,一个高调秀肌肉,真要分高下,得把账本摊开来看。

    先看底子。
    宿迁的GDP总量常年在江苏倒数,可它把“倒数”两个字玩出了花:京东客服中心直接搬来一万多个工位,周边小吃摊、奶茶店、长租公寓跟着疯长,夜里十点软件园还亮着灯。
    淮安不一样,守着京杭大运河老码头,工业门类齐全,比亚迪一来,地方连夜把公交站牌改成“新能源产业大道”,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里要造车。
    一个靠互联网服务把人口留在市区,一个靠新能源工厂把人拉回车间,两条路子都不新,却刚好踩中了江苏“南北转移”的节拍。
    再聊后劲。
    很多人觉得互联网是轻资产,跑得快,可京东在宿迁砸下的仓储、云计算、客服培训学院都是重投入,一旦形成闭环,别人想复制就得从头搭积木。

    比亚迪的整车厂看着热闹,可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如果继续从外地调货,淮安只是多了一个组装车间,溢出效应有限。
    换句话说,宿迁的模式像种树,三五年后乘凉的是本地人;淮安的模式像搭帐篷,风一吹就得看供应链脸色。
    说到影响力,京东在宿迁已经不只是“一家公司”。
    周末带孩子去电商主题公园,滑梯做成快递箱造型,连小学课外实践课都是“模拟客服”。
    这种渗透让“宿迁人”和“京东人”几乎成了同义词。
    比亚迪才来,淮安人眼下最直观的感受是招聘启事多了,工资条厚了,可茶余饭后聊的还是“这车到底卖不卖得动”。

    影响力需要时间发酵,就像好酒,京东那坛已经开封,比亚迪这坛刚贴上封条。
    最后算一笔感情账。
    宿迁人提起京东,会下意识压低声音:“当年要是没有它,我可能还在苏南打工。”那种带着感恩的骄傲,外人很难体会。
    淮安人谈起比亚迪,语气更像在赌桌上刚下了注:“听说订单排到后年了,应该能成吧?”两种情绪,一种是“我们养大的孩子”,一种是“刚认的干亲”,谁更亲,冷暖自知。
    所以,如果非要给这场较量下个注,短期看,淮安有整车、有流量,声势大;拉长到十年,宿迁把年轻人留在本地消费、成家、生娃,城市气质已经悄悄变了。
    新能源赛道很宽,互联网服务也不窄,关键是谁先让普通人觉得“这就是我家”——在这一点上,宿迁已经领先半个身位。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