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沂客户端讯暮春时节,芳菲未尽韵犹存。4月28日,踏着四月的尾声,由临沂市委网信办和宿迁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河湖一脉·交换春天”网络名人采风行活动走进临沂。
晨曦初升,从项王故里出发,20余位宿迁网络媒体名人抵达琅琊古城。三天行程,他们将在书法广场、王羲之故居、琅琊古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竹泉村、沂蒙红嫂纪念馆等10余处景点探访临沂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苏北的烟柳轻抚鲁南的墨香,两地文脉悄然在春风中相融,织就一幅跨越千年的诗意长卷。
蒙山沂水风光好,书圣故里墨香浓。宿迁网络名人们来到书法广场,迎宾门恰似展开的竹简向远道而来的宿迁友人致意。1080位书法家、10余万字,在这里混合草木的清气,酿成文化琼浆。深入绿树丛林,只见宋徽宗的千字文在斑驳树影间流转金钩铁画,苏轼的寒食帖于潺潺水声中低吟千古愁绪。在宿迁网络名人的一阵阵惊叹中,循古而不拘泥,现代而不流俗的美丽光景徐徐展开。
曲水流觞事未休,茂林修竹今犹在。大巴车上关于书法的交谈声此起彼伏,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第二站王羲之故居。鹅池之畔,清凉扑面而来,流觞亭旁潺潺水声让人混淆了时空,一时竟难以分辨今朝还是魏晋,入木三分的佳话仿佛就在昨日。宿迁网络名人“掌上洋河”感慨:“《兰亭集序》我们耳熟能详,今天能够亲自来王羲之故居瞻仰,眼前矫若游龙的笔势让人印象深刻。”
文之邦,水之城,商之都。临沂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城,更是搭乘科技和经济快车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来到临沂市规划展览馆,城市沙盘、环形“水幕长廊”、180弧幕影院……将临沂的发展故事娓娓道来,电视塔、“帆船”楼、五洲湖……临沂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宿迁网络名人“吃遍宿迁”惊讶地赞叹:“三河交汇、三桥飞架、三岛辉映!生活在临沂城真是太幸福了。”
远古时期的东夷文化在临沂起源,顺着凤鸟图腾的传说,宿迁网络名人们在琅琊古城驻足。进入《国秀琅琊》的演出现场,折叠天幕如画卷般展开,刹那间,东夷文明的篝火在黑暗中燃起,整个剧场氤氲着远古的气息。瀑布从舞台飞泻而下,火凤凰凌空展翅,大海的咸湿气息扑面而来。舞者衣袂翻飞,如行云流水;战鼓雷鸣时,校场演兵的金戈铁马震撼人心。表演结束后,宿迁网络名人“爱泗洪”面对镜头,极力推荐:“太感人了,从舞台布景到灯光舞美,琅琊的前世今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更是对临沂历史文化的生动诠释。”
舍生忘死为家国,青史留名万古存。从琅琊古城一路向北,进入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阻击战的冲锋陷阵历历在目。跟随宿迁网络名人们的脚步,迈过陈毅旧居的石门槛,茅草屋内停放在墙角的牛皮床更让现场每个人惊叹于这艰苦岁月里打下的万里江山。
野馆空余芳草地,春风依旧见遗踪。停留在观唐温泉度假村里,亭台楼榭、青砖绿瓦的江南景致别有一番滋味。宿迁网络名人们漫步在狭窄的连廊内,透过木雕花窗,仰望历史的痕迹,纷纷被这温水乡里的古建筑之美折服。
首日采风在临沂的暮鼓声中暂歇,次日行程已展开画卷,明日宿迁网络名人将继续前往竹泉村、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在青山环抱中聆听那首穿越烽火的动人旋律,感受沂蒙精神的时代回响。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姣姣 褚菲菲
编辑:张海燕
举报